熊思贤回到南野的时候已经天黑了,入了帐,还邀请董孝通喝了两杯。

    倒是没有促膝长谈,老大人岁数在那摆着呢,困顿了也就睡下了。

    董孝通离开营帐的时候,精气神都变了,眼睛里,有了光!

    今日护卫二人的是六个司卫,熊思贤说了很多话,司卫听不懂,没什么感觉。

    董孝通能听懂,关于初心、关于鼓励、关于世道、关于朝廷,更关于一些董孝通的迷茫之处。

    让董孝通记忆最为尤深的是熊思贤提出的一个问题,董孝通,为什么是董家的董孝通,而不是董家是董孝通的董家?

    这个问题让董孝通越是深想,越是心中躁动。

    董孝通很难,因为他要护住董家,董家,是世家。

    可如果董家以董孝通的意志为主,成为董孝通的董家,那么董孝通还会难吗?

    这个问题有趣就有趣在这,齐烨身边也围绕着一群人,这些人和亲族无异,甚至可以将他们当成一群不同姓氏的人群组成的一个家族,一个世家。

    这个世家,是以齐烨的意志为主。

    齐烨为什么不难,因为他所做的一切,对朝廷,对宫中,都是有利,有益的。

    如果董孝通也效仿呢,那么他还会难吗?

    他的难,是“夹”,夹在世家利益和官袍之中,只能选一个,身穿官袍,报效朝廷,忠于宫中,为国为民。

    可如果他这么做的话,又不符合家族的利益,所以他难。

    熊思贤指出了一条明路,假如官袍,官职,董孝通的心中所想,与家族利益,与朝廷利益,与宫中利益,全部达成一致的话,自然不会再“难”。

    熊思贤一语句惊醒梦中人,董孝通的心中,有了一些答案,有了一些决定。

    要么说大人物之所以是大人物,太多太多外在的东西赋予了他们令人无法直视的光环。

    如果熊思贤今天说的这些话,换了另一个人说,比如是哪个阿猫阿狗,哪怕是齐烨,董孝通都未必听得进去。

    可熊思贤是侍中,有着贤相之称,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从为官到现在,没有任何污点,位高权重,可以说是做到了文官的至高处。

    不明就里的人,不了解朝廷的人,以为三省最厉害的是中书省。

    可身在朝廷之中的人却知道,三省最厉害的的确是中书省,制定政令,可本朝,本少有着熊思贤执掌的门下省,才是三省中话语权最大的衙署。

    熊思贤,可以反驳,可以驳回任何政令,无论是出自中书省的,还是出自宫中的,他就是有这个资格。